|
道光天子晚年,一向在为皇太子的人选而犹豫未定,他虽然很欣赏皇六子奕訢的才能,可是皇四子奕詝也很合适他的情意。实在除了皇四子、皇六子外,还有一位皇子的年龄也合适,即皇五子。但是,这位仅比皇四子小六天的皇子,不但没有介入合作皇位的资历,还被道光帝过继了进来。那末,这位被父皇过继的皇子究竟是谁呢?
一、过继皇子
这人名叫奕誴,诞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十五日,生母为祥妃钮祜禄氏。虽说奕誴排行第五,但现实上却是皇次子,由于道光帝的前三个儿子都短命了,他仅比皇四子奕詝晚诞生六天而已。但是,两人的命运却是天地之别,由于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忽然下旨,“以皇五子奕誴为绵恺后,袭郡王”。
别看此时的奕誴成为兄弟中爵位最高的人,但他却落空了皇子的身份,由于道光帝将他过继给了惇亲王绵恺(道光帝的三弟),这就意味着奕誴已经没有继续皇位的资历了。那末,道光帝为何厌恶皇五子呢?其一,奕誴非常顽皮,欠好念书,甚至经常玩弄教员。其二,奕誴的生母祥妃晚年间得宠,被降为朱紫,这也对奕誴发生了影响。
二、晋封亲王
别看奕誴落空了皇位继续的资历,但还是享有皇子的报酬,别的惇亲王绵恺留下的巨额财富也由他继续。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帝继续皇位后,对五弟奕誴还是不错的,不但让他在内廷行走,还特地规定,“嗣后除朝祭大典外,内廷行走班次及各衙门请派差使单内,惇郡王奕誴著在恭亲王奕訢之前”。
可见,咸丰帝还是把奕誴当做皇弟的,让爵位较低的奕誴排在六弟奕訢之前。不外,奕誴却让咸丰帝失望了,他仍然是我行我素的性情,干事也不靠谱,给人一种“不着调”的感受,是以被咸丰帝降为贝勒,“罢一切职任,上书房念书”。直到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奕誴才规复郡王的爵位,并在同年十月晋封为惇亲王。
三、慈禧畏敬
虽然奕誴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但他却平易近人,经常跑到陌头小摊与引车卖浆们饮酒,还在严冬时节赤膊躺在什刹海边纳凉,是以百姓们称其为“小五爷”。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联手策动政变,构成了“太后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式。素性奕誴不怎样介入朝政,但经常在关键时辰发挥一些平衡的感化。
同治四年(1865年),慈禧太后对恭亲王奕訢停止打压,“罢议政王及一切职任”。惇亲王奕誴间接站了出来,对此暗示否决。慈禧太后只好发出成命,“命仍在内廷行走,治理总理列国事务衙门”。奕誴言行无忌,经常出言讥讽慈禧太后的一些不妥行为,是以慈禧太后对其畏敬三分。光绪十五年(1889年),59岁的奕誴病死,谥号为“勤”。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园就是他的一处园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