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宁波人,婚前我对嵊州的印象,大多逗留在“嵊州是越剧之乡”的模糊认知里。
直到和嵊州妻子组建家庭,回到嵊州后才渐渐发现,那些让我打心底里感觉“出格”的细节,满是嵊州独占的温温和心爱。
一、对食品的“专心”,细致到让人感动。
在宁波吃小笼包讲求一个“鲜”,但嵊州人把小笼包做出了“仪式感”。第一次陪妻子去街上吃早饭,老板一句“薄皮厚皮?葱肉鲜肉?要现蒸还是等下一锅?”给我问得就地卡壳。
小笼包上来后间接蘸醋就吃,妻子在旁边翻了个白眼:“没见过世面吧?嵊州小笼得‘先开窗、后喝汤’,像你这么吃,纯属暴殄天物!”现在倒好,我回宁波吃小笼都得挑三拣四,朋友说我“被嵊州妻子PUA成小笼质检员了”,吃过嵊州小笼,才晓得什么叫“舌尖上的讲求”。
二、刻在骨子里的“越剧情怀”,暖和又有传承。
我妻子小时辰很多玩伴都是唱越剧的,之前叫小歌班。村里大家都喜好越剧,之前各个村落会有小歌班来表演,那种在台下看戏的感受真是耐人寻味。
城里小区公园里常有阿姨们组队排演,还时不时会听到有人唱越剧。没有决心的宣传,却自但是然地传了下来,每次看他们投入的样子,都感觉出格有生活力味。
三、早饭桌上的“丰厚”,藏着对日子的酷爱。
村里的早饭就是白米饭,还有很多菜,我那时就很希奇,怎样早饭跟中饭晚饭一样丰厚,后来才晓得,农村人要去干体力活,所以也得吃饱饭。
到了街上,就会买各类分歧的早饭,软乎乎的小笼包,豆腐包、镬气实足的炒年糕、连简单的榨面都能做出七八莳花样。
每次回嵊州,我都不由得夙起去“扫街”吃早饭,妻子总笑着说:“看你这馋样,比在宁波上班都积极。”实在我馋的不但是味道,更是这份把普通早饭做得热火朝天的专心。
四、“一勺酱”里的家常味,俭朴又勾魂。
第一次吃妻子做的嵊州炒面,她舀了一大勺黄酱拌进去,我还担忧会咸,成果一口下去就被那怪异的咸香征服了。
后来发现,非论是炒年糕、炖豆腐还是拌凉菜,嵊州人都爱加点便宜的酱,那味道说不上多富丽,却尽是“家的感受”。
现在我家厨房也终年备着嵊州黄酱,偶然辰自己做饭加一勺,瞬间就有了妻子的味道,“这酱拌啥都香”。
五、慢下来的生活节奏,让人安心又舒服。
比起宁波的慌忙,嵊州的日子就像老街上的石板路,慢吞吞的。
早上能看到列位邻人悠哉悠哉的走在田畈里,看看他们种的农作物。
午后搬个躺椅在门口或是树荫下纳凉,薄暮家家户户飘出饭菜香,一家人围坐在一路唠家常。
每次在嵊州待上几天,我这紧绷的神经都能完全放松,难怪妻子总说“回外家去的路上让我出格放松,回宁波的路上就莫名地严重起来了”。
娶了嵊州妻子,不但多了个知冷知热的朋友,更让我多了一个尽是暖和的“第二故乡”。
这些特此外小细节,没有何等轰轰烈烈,却藏着嵊州最实在的炊火气,也让我越来越爱这座有温度、有味道的小城。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