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李佳琦,也不是品牌老板,而是现场普通用户手中的投票器,将间接决议哪些品牌能拿下今年双十一李佳琦直播间的“黄金席位”。9月25日上线的《一切女生的OFFER2025》推出的“擂台战”新赛制,将这场年度贸易谈判的终极判决权,完全交给了消耗者。这一倾覆性变化,被视为直播电商大促逻辑从“价格战”转向“代价战”的关键信号。
据悉,《一切女生的OFFER2025》将以持续八天更新的节奏,拉开双十一大促预热序幕。与往季最大的分歧在于,节目初次引入“擂台战”形式:品牌将按美妆、生活、消耗电子、母婴宠物等品类分别,停止多轮PK角逐。而以往由主播主导的谈判,今年将由现场观众实时投票间接决议PK成果,极大增强了节目标不肯定性和戏剧张力。
“节目走到第五年,我们一向在思考焦点究竟是什么。”《一切女生的OFFER2025》总制片人暗示,“‘擂台战’这类更通明、更剧烈的方式,能最直观地检验品牌的诚意,把‘为用户争取代价’的立意落到实处。”
节目组勇于将“生杀大权”下放,其底气源于《OFFER》系列已成形的IP影响力。数据显现,其第四时节目全网播放量超4.6亿,较第三季同比暴涨近4倍。它已超越一档综艺,成为一个备受注视标贸易谈判公共场,是品牌方不容有失的“超级展台”。
《OFFER》系列的五年进阶之路,正是中国直播电商大促逻辑变迁的缩影。从早期主播与品牌的封锁对谈,到第四时引入用户满足度投票,再到本季将投票权与成果间接挂钩,节目清楚地勾画出一条“用户主权”不竭突起的轨迹。
与此同时,品牌方的角逐维度也已悄悄生变。在《OFFER》的舞台上,博弈的焦点早已超越价格,转向产物科技、品牌故事与持久代价的全方位比拼。例如,欧诗漫借节目深度解读珍珠养殖与提纯技术,让“科技国货”形象不得民气;双妹则经过报告海派文化故事,成功叫醒典范国货的感情认同。
《一切女生的OFFER2025》的“擂台”是以成为一个微缩的实验场:在这里,双十一的合作不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品牌综合“诚意值”的终极考验。它的开播,不但打响了双十一的第一枪,更预示着一种更健康、更夸大用户代价与品牌代价双赢的行业新生态,正在被加速重构。
原题目:《《一切女生的OFFER2025》来了,五年迭代助品牌“持久种树”》
栏目编辑:金旻矣 题图来历:采访工具供给 图片来历:采访工具供给
来历:作者:新民晚报 金志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