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王欣/ 通讯员:徐尤佳
大家有听过“聚能环”吗?它也被称为防风罩、聚火罩、节能圈等,通常放置在燃气灶上,号称能够集中火焰、加快烹饪速度,被一些商家称为抗造耐用的“厨房神器”。
然而,这个看似实用的小工具,不仅节能效果存疑,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张女士一家三口就因它进了医院。
一顿温馨的家庭烤肉,差点出大事!
前几天的杭州,依旧被热浪包裹,走在外面没一会儿,汗珠就顺着脸颊往下淌,这样的天气里,谁都不愿踏出门,张女士一家也不例外。
看着窗外毒辣的太阳,张女士想着冰箱里还有五花肉,兴致勃勃地对丈夫和儿子说:“咱们今天在家做点好吃的,烙点饼、烤些肉卷着吃,再配上空调冰可乐,多舒服!”儿子一听立刻拍手赞成,丈夫也笑着点头,一家三口说干就干。
为了隔绝室外的热浪,他们把家里的门窗关上,空调调到了舒适的温度。厨房里,张女士系着围裙,手法熟练地揉面、擀饼,另一头煤气灶上的烤肉滋滋作响,儿子搬着小凳子坐在旁边,时不时伸手拿一块,丈夫则帮忙翻动烤肉,一家人说说笑笑。
可没过多久,张女士觉得脑袋有些发沉,坐在一旁的儿子也揉着太阳穴说“没力气”,紧接着丈夫也说自己胸口有点闷。
“该不会是家里煤气漏了吧?”联想到之前看过的新闻,张女士立刻警觉起来,“门窗都关得紧紧的,万一真是煤气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一家人随即赶往杭州市中医院急诊。
经过检查,三人均被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医疗团队迅速评估情况后,为他们进行了高压氧治疗,所幸就医及时,张女士一家人并无大碍。
慎用!这个“厨房神器”很危险
后续,经煤气公司检测发现,张女士家的煤气并没有泄漏,真正的“凶手”是灶具上安装的“聚能环”。由于张女士家安装的聚能环与煤气灶不匹配,使用时堵塞了氧气进气通道,导致煤气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最终造成中毒。
急诊科副主任卢军锋表示,近期杭州市中医院接诊了多起一氧化碳中毒案例,除张女士一家外,还有老人在家炖肉中毒等情况,这些案例的共同点都是在厨房烹饪时门窗紧闭,且长时间使用燃气灶。
卢主任提醒大家,近日不少人在厨房做饭时,为了留住室内冷气,都会下意识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却忽视了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当燃气灶加装了“聚能环”时,更需警惕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无色无味更危险!
这些救命知识一定要知道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很难被人察觉。中毒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轻度中毒表现为头昏、乏力、心慌等症状,重度中毒则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中毒前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伴有心脏疾病和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对缺氧耐受力较低,轻度到中度缺氧即可造成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从而造成意识丧失;同时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极易发生心律不齐或致死性心脏病发作。
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
燃气用具泄漏:如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
柴火燃烧:如室内使用的煤炭、柴火、炭火等。
汽车尾气:如在不通风的车库里启动车辆、在密闭车厢内长时间使用空调等。
工业生产:如燃煤、焊接、喷涂等。
中毒后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迅速打开门窗,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如果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停止了,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卢军锋强调,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主要的工具为高压氧,在发病6小时内效果最佳。高压氧利用更多的氧分子把病态的碳氧血红蛋白中的血红蛋白“抢过来”,重新形成正常的氧合血红蛋白,重新运输氧气到全身,从而纠正细胞缺氧的状态。
防范于未“燃”
➤ 保持通风:烹饪时务必打开窗户,确保厨房空气流通,避免在完全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明火。
➤ 选用合格器具:选购符合国家标准、且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器具,切勿私自加装、改装或使用不匹配的零部件。
➤ 定期检查:定期对家中的管道接口、阀门等易漏气部位进行检查,如发现松动、老化、损坏等问题,立即联系专业人员维修或更换。
来源:杭州交通9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