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健康
理财
旅游
美食
跳蚤
二手房
租房
招聘
二手车
教育
茶座
我要买房
买东西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亲子
情感
龙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美女
兴趣
八卦
宠物
手机

特稿|鲁南星火 战争之桥——一战华工历史的回望与传承

[复制链接]
查看: 10|回复: 0

2万

主题

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5732
发表于 2025-10-1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文化出征:全球烽火中的中国身影
一百多年前,第一次天下大战囊括欧陆,烽火涉及全球十多亿生齿。随着战事延续,协约国面临严重的劳动力危机,遂将眼光投向悠远的中国。时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提出“以工代兵”的战略,意图经过劳务输出打破交际困局,为战后争取国际话语权埋下伏笔。在这一布景下,14万华工离别故乡,远赴狼烟连天的欧洲疆场,处置军需生产、物资运输、抢修门路、战地劳役等艰辛繁重的工作,有些人甚至间接加入了战役,用自己的血汗甚至贵更生命为一战成功和天下战争做出重要进献。

华工在法国瓦塞尔构筑工程
中国的一战交际及国际化尽力是中国史甚至天下史上的严重事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中国的参战才使“欧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大战”或“大战争”,中国对一战的反应及战略——包括“以工代兵”的重要决议在内——是中国积极自动走向国际化的初步。
百年风云幻化,那段曾被光阴尘封的一战华工史,现在正以新鲜的姿势重回公众视野,成为毗连历史与当下、中国与天下的重要纽带。这是一段共有的历史和永久的记忆,华工的进献和感化应当被尊重。
“小人物”的“大历史”:山东一战华工
山东与一战有着深入而复杂的历史渊源:一战在亚洲的疆场之一是在山东青岛,一战西线上的14万华工中有8万人来自山东,战后山东题目是巴黎和会上的重要议题。1916年后,法、英两国连续在华展开招工。据《山东省志·大事记》记录,“1916年5月14日,法国在天津设立惠民公司,招募华工赴欧参战。尔后相继在天津、青岛等地附设招工机构。俄、英两国也别离在哈尔滨、威海卫等地招募华工”;“1917年(民国6年)1月2日,英国在山东招募华工,年内招募4.5万人,分批运赴欧洲”。从1917年头到1918年头,由山东动身的华工达9.8万余人,这些华工首要来自山东、直隶、河南等省,其中山东籍华工约为8万人。
第一次天下大战竣事后,大部分华工回到国内,约3000名华工因与法国妇女成婚或收到新的雇佣条约而留在法国,成为最早一批成范围留居法国的华侨。如华工张长松,1917年出发赴法,一战竣事后与法国女子露易丝成婚,并假寓法国,1983年获法国政府颁布“老甲士”声誉证书。

留法华工与法籍妻子合影
而返国后的华工多留居农村,或继续务农,或创办教育,传布先辈思惟和理念。山东籍华工张雪岩,1916年被法国政府招募到欧洲疆场当华工,由于学过英语,在工作之余担任翻译。一战竣事后,张雪岩获得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后来开办了《田家》杂志,并介入创设九三学社。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华工孙干,出国当华工前是一位教师,为了进修欧洲先辈文化而加入华工军团。在法国工作之余,他积极考查法国的黉舍教育,写成了《欧战华工记》。返国后,在故乡开办了一所女子黉舍。新中国建立后,被选为淄博市第二、三届群众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华工马春苓出国前是一位小学教师,赴欧当华工是为了圆梦自己的“周游之志”。在做华工时代,他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游欧杂志》。返国后处置讲授到七十岁,传布先辈理念和科学思惟。

华工孙干

华工马春苓
欧战华工从最初的夫役劳作,到进修西方先辈理念,再到政治认识醒觉,不但在归国后给国内带来了新看法、新思惟以及新技术,更是成为了中国毗连天下的桥梁和使者。
作为8万华工的故乡,山东大地始终铭刻着这份深厚的历史记忆,延续鞭策相关历史挖掘与传布工作。2018年9月,时任山东省群众政府副秘书长孙立功率山东友爱代表团拜候英法,列席巴黎“战争论坛”和一战华工雕像开幕仪式。这是第一尊在巴黎陌头竖立的有关中国人的主题雕像,不但对中法友爱意义严重,一样对我们若何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供给了成功案例。
山河故乡与远征萍踪:枣庄的华工记忆
据现有材料及不完全统计,山东鲁南地域约有华工近万人,枣庄地域(原滕县、峄县)亦有很多华工远赴欧洲,介入这段跨越重洋的历史征程。《枣庄市志(1840—1985)·大事记》18年,滕县很多华工加入协约国战争勤务,其中官桥境内的孙岱志、邓培信,小坞村的段正彝等被征往法国。段正彝于1932年回滕”。《滕县志·大事记》记录“1918年(民国7年),协约国在华招募工人(称华工),加入战争勤务。滕县很多人被运往法国”;《滕县志·侨务外事》记录“1919年,西欧一些国家来滕县招收华工,去欧人数不详。《峄城区志(1840—1990)·侨务》记录“1910年前后,法国人在峄县召集一部分青年到南京法国人办的工场做工。一年后,这些青工被运往法国做工。1917年部分职员返国,部分在法国假寓(人数不详)”。另据多部文献记录,1923年山东临城劫车案中,亦有一战后从法国归国的华工介入其中。他们是枣庄与一战历史相连的重要见证,表现了这片地盘在国家命运关头所承当的义务与勇气。
怀揣着对历史的尊重、对华工的怀想、对战争的保护、对美好生活的顾惜和向往,枣庄市委外办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寻访之旅”。我们前后到档案、史志、工会、文旅等部分以及枣矿团体等企业查找材料、领会情况,并赴山东华侨会馆、潍坊一战华工纪念馆、潍坊坊子区博物馆、威海华工纪念馆、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等地展开专题调研,同相关文史专家深度交换,带回贵重史料与丰富宣传经历,更将眼光投向枣庄外乡深处,展开了一场饱含温情的“田野寻踪”。根据相关的零星线索,我们深入滕州大坞镇、官桥镇、西岗镇等地,造访邓培信、段正彝、袁德明等多位华工的先人,在他们沉默的勋章与口耳相传的记忆片断中,记录下这些普通却坚固的个体命运,希望以这些小暗语、真故事、深感情,展现枣庄华工在时代洪流中的担任与牺牲。
邓培信——两度出征的勇士 在滕州市官桥镇东郑庄村,我们见到了邓培信的儿子91岁的邓连胜师长。虽然光阴模糊了很多细节,但父亲的形象在他心中仍然清楚。

邓培信之子邓连胜
按照史志记录,邓培信1918年前往法国介入战争勤务工作。战争竣事后,他如同大大都华工一样,挑选回到故乡,娶妻生子,重拾锄头,想过上安静的务农生活。
但是,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1938年,抗日的狼烟烧遍华夏大地,当故乡的安好被敌机的轰鸣打破,当同胞的哀嚎传入耳中,这位曾在异国疆场履历过生死的华工,又一次自告奋勇,决然参军。“他后来随着军队去了上海、江西……时代来过一次信,以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邓连胜的声音带着一丝悠远的忖量。邓培信的平生,恍如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从一战的欧洲疆场到二战的中国国土,他两次为家国大义踏上征途,将小我命运与民族生死牢牢相连,终极将生命融入了保家卫国的洪流当中。
现在,他的三个儿子、六个孙子萍踪遍及大江南北,将他那份坚固、勇敢的血脉,融入了时代成长的浪潮当中,让这份家国担任,代代相传。
段正彝——三渡重洋的教书师长
在大坞镇小坞村,我们见到了段正彝的曾孙段本祥。谈起曾祖父段正彝,他的语气中布满敬意与自豪。“我曾祖父上过私塾,原是村里的教书师长,是那时少有的文化人。”使人动容的是,这位本可以安守乡塾的常识份子,却为了一家老小的生存,前后三次远渡重洋,奔赴法国介入铁路构筑与前方劳务。第一次在民国初年,最初一次归来已是1932年。
从书声琅琅的乡塾到机械轰鸣的异国工地,段正彝用常识的苏醒与体力的坚固,在华工群体中走出了一条怪异的奋斗路。他不可是家属的“顶梁柱”,更是阿谁年月里常识份子与劳动者两重身份的新鲜缩影。
段家的风骨一脉相承,段正彝的弟弟后来跟随吉洪昌的军队,投身抗日狼烟,将家属的担任从支持小家延长到保护大国。时光流转,段家在小坞村开枝散叶,那份勤恳与担任也代代相传。段本祥已是小坞村委会副主任,分管卫生、民政工作的他,自动加入中国共产党,走村入户时总带着祖辈般的热情,用办事乡梓的现实行动续写着段家与故乡的深厚联络。

段正彝孙子段修品(右)和曾孙段本祥(左)
段家后代中,有人奔赴城市务工开辟眼界,有人扎根乡土助力村落复兴,不管身在何方、处置何种职业,都带着段正彝传下的家风,以勤恳为笔,以坚固为墨,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继续誊写着属于这个家属的奋斗故事。
袁德明——一枚勋章见证的光阴
在滕州市大坞镇袁北村,藏着一段关于华工袁德明的往事。这段往事,因其曾孙半子王昌奎的报告,得以从时光深处徐徐走出,而串联起这段历史的,是一枚被袁门第代收藏的华工勋章。

袁德明的华工勋章
“太爷爷袁德明在法国待了三四年,平安返国后,一向收藏着这枚勋章。”每当王昌奎提起这枚勋章,语气中总带着对先辈的恭敬。在一战欧洲疆场的光阴里,袁德明和无数华工一样,在异国的地盘上挥洒汗水。当他带着这枚勋章踏上归途,也将一段波涛壮阔的华工史,静静带回了袁北村的平常院落。
袁德明返国后的生活细节,已如风中灰尘般难以追随,也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光阴,也许是守着家人、细数流年的平常平常,但这枚勋章却成了最坚固的物证,冷静诉说着他曾为天下战争、为家国安宁所支出的尽力。它不可是袁德明小我的声誉印记,更意味着无数普通中国人在天下大战舞台上的身影,他们没有震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最朴实的苦守,誊写了属于中国人的担任。
现在,这份记忆与担任,在袁家先人身上获得了延续。曾孙袁丕海任蒋庄煤矿生产技术党支部书记,用矿工的苦守与支出,传承来自祖辈的气力;曾孙袁丕会站在滕州一中的讲台上,将常识与家国情怀传递给一届又一届门生;曾孙半子王昌奎则扎根村落,以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为故乡的成长奔走忙碌,保护着一方百姓的幸运。他们保护的,早已不但是一枚勋章,更是那份轻飘飘的家国记忆。
此外,我们还造访了满朋年、李成义、赵其汉、宗元修等10余名一战华工先人,据他们回忆,祖辈们昔时战争竣事返国后,大都再次拿起久违的锄头、犁耙,他们把在欧洲疆场学会的哑忍与对峙,都融进了对地盘的保护里。春种秋收间,昔日的烽火记忆渐渐淡去,惟有对故里的酷爱愈发浓郁。这些归田的华工,用最俭朴的劳作,诠释着中国人对地盘的热诚,也让乡土间的炊火气,多了一份历经烽火洗礼的厚重与暖和。
从历史走向未来:华工记忆的外事代价与今世启迪
历史的反响,常常在光阴沉淀后愈发清楚。华工们当初为谋生远赴重洋,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中国介入国际次序构建的官方先驱。他们用双手和汗水甚至生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庄严,为一战的提早竣事和战后重建作出了进献,为中西方交往播撒下了友谊的种子。留在当地的华工作为较早一批华侨,介入战后重建并融入欧洲社会,对传布中华文化、促进中西方交换有着特别的意义。他们是中国早期融入国际社会的官方使者,更是中华民族追求同等、谋求国际认同的活泼缩影,为中华民族慢慢走向国际社会,为中国追求新的国家认同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进献。

天性悲观的华工,该胶片收藏于山东华侨会馆
中国可以在战后跻身巴黎和会,是中国作为一战克服国交际成功的例证,实现了其在战争伊始即要介入和会的方针。在和会上,中国代表勇于并精于介入国际新次序的扶植,力图让战后新天下次序有中国的烙印,留下了中国人的声音,这自己就是一大交际成功。凡此各种,不但让国际社会闻声了中国的呐喊,而且向全天下展现了中国成熟交际的风采。而一切这些成就和建立,都是与一战时代华工的庞大牺牲和进献分不开的。
在一战百年之际,欧洲国家政要也对华工的进献作出了高度评价。2018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经过推特向一战华工整敬:“他们在第一次天下大战之际来到法国,支持我们的抗战。很多人留在法国了,在这磨难的时辰,他们是我们的兄弟。”英国前辅弼特雷莎·梅在给华侨华人社团的复书中充实必定华工进献:“在纪念一战竣事百年之际,我们应当进步对他们作出的非凡进献的熟悉。”比利时波普林格市市长克里斯托弗·德雅盖暗示,“一战华工们是从战争通往战争的桥梁”。
一百多年后的明天,我们可以告慰一战华工的是,战争与成长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早已离别了任人欺辱、饱受磨难的历史,综合国力跃居全球前线,不管是“嫦娥”探月、“蛟龙”深潜的科技冲破,还是脱贫攻坚、村落复兴的民生答卷,亦或是在国际舞台上为天下战争与成长进献的中国聪明、中国计划,都在证实他们昔时用肩膀扛起的家国希望,现在已长大为令天下注视标东方气力,正日益走向天下舞台的中心。枣庄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业,经济社会成长获得庞大成就,城乡面孔发生天翻地覆变化,已经的老产业基地,现在正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在光阴的洗礼中抖擞新生。
每一段历史都包含着走向未来的气力,步入新时代,我们将以挖掘和传承华工历史为契机,系统梳理这段毗连外乡与天下的珍贵记忆,将这段“沉默的历史”转化为“活泼的外事资本”,经过学术研讨、文化交换、国际传布等方式,让华工故事成为毗连曩昔与未来、枣庄与天下的桥梁,继续在新时代的交际舞台上传递战争理念、促进文化互鉴,也为构建人类命运配合体注入更多源自鲁南大地的历史温度与现实气力。
( 枣庄市委外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kook牡丹江信息网-免费发布信息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电话:0791-88289918
技术支持:迪恩网络科技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