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岁演17岁,脸不垮,滤镜先垮。
”弹幕刚飘过,镜头切到热依扎在雨里摔那一跤,膝盖磕得通红,观众却个人静音——没人再刷“出戏”,全在问“这疼能否是真磕的”。
同一天,#茅子俊少年感#静静爬进热搜,配图是他在《长街长》的定妆侧脸,鬓脚碎发被风掀起,和《灼灼韶华》里夏初的校服照叠在一路,像复制粘贴,时候轴像被谁按了停息键。
年龄争议这口锅,热依扎自己先接曩昔。
采访里她一句“演员就是得敢把脸伸进来”,把主持人噎了半秒。
团队给她补妆时,她随手把粉扑推开,“褶子遮了,眼神里的劲就假了。
”为了找17岁的“呼吸节奏”,她跑去北电附中蹲了一星期,午饭点蹲在食堂门口数女生咬鸡翅的次数——“她们咬三口就停,第四口准得笑场,我也得学会那种随时能笑场的肌肉记忆。
”
茅子俊何处更省事,天生一张“时候漏票”的脸。
工作职员说拍《长街长》时他清晨三点收工,第二天六点收工,镜头一推,眼袋在哪都找不到。
业内把这类现象叫“少年感保鲜”,说穿了就是骨相耐老,加上他讲话节奏慢,一句台词断三口气,像刚变完声的男高中生,观众自动给他补了滤镜。
可剧里真正让人闭嘴的,是第28集忽然插回的那场病。17岁的夏初为拉韶华登陆,大冬季跳进冰河,上来后咳了一口粉痰,镜头没给任何煽情配乐,只让他自己把血星子抹在裤腿上。
原著里没这段,编剧姑且加戏,补拍时茅子俊已经达成,连夜飞回横店,在片场裹着羽绒服背台词,冻得牙颤,反倒把“病根”坐实。
播出当晚,豆瓣小组刷出两万条“他还不如不救”——骂得越狠,收视率越飙到1.89%,平台统计18-24岁女性观众间接进献58%的弹幕量,一边骂一边剪“白月光绝笔”短视频,6亿播放里有一半配了《晴天》的BGM,青春滤镜叠到发糊。
数据公司随手拉了个对照:35+演员演少年少女的戏,三年前只要9部,今年飙到23部,涨幅47%。
观众嘴上骂“装嫩”,身材却很老实,只要剧情给足“公道性”台阶,演技够把年龄差填平,大师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爱奇艺内部白皮书把这条底线排了个序:剧情逻辑>演技>外型>现实年龄,翻译成人话——只要你能让我相信“她那时就是会这么干”,脸能否是原装十七岁,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那环。
热烈背后,冷数据还是扎心:同年龄段男演员拿到少年剧本的几率,比女演员高63%。
热依扎在采访里被问到“假如换男演员还会被这么围歼吗”,她笑了笑,把题目抛回去,“你猜?
”没等回答,自己补了一句,“我管不了那63%,我只能把自己这37%演到让人忘了数字。
”
当晚大终局点映,韶华穿着35岁的西装回到旧校门口,镜头远远扫过通告栏,17岁的夏初照片还贴在“三勤门生”榜上,风一吹,边角卷成一个小圆圈,像谁偷偷把时候折了个角。
弹幕罕有地没刷“意难平”,只飘过一句——“本来滤镜不是柔光,是有人替你记着了昔时的亮度。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