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ok牡丹江信息网-免费发布信息
标题:
有人一天赚2000元!近期大量出现,不少武汉人夜晚出动
[打印本页]
作者:
[db:作者]
时间:
2025-7-19 11:46
标题:
有人一天赚2000元!近期大量出现,不少武汉人夜晚出动
最近全国各地都掀起一阵热潮
很多人晚上出动
抓“知了猴”卖给餐馆
有人一天能捉12—15斤
净赚2000多元
近日,在武汉江滩和某些公园树林里
也有一群“神秘人”穿梭其间
拿着手电筒捉“知了猴”
专程来武汉江堤抓“知了猴”的李先生
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一只能卖一元钱左右,
运气好时一晚上能抓上百只,
卖给餐馆就是一笔小小的外快”
“知了猴”又名“节流龟”“哨却”“爬叉”“马猴儿”,其实就是蝉的幼虫。日前,长江日报记者实地体验了抓“知了猴”全程。
7月14日晚,在武汉市蔡甸区汉江江堤旁的一处树林,几道手电筒光柱在林间晃动。
树林间灯影闪烁。记者尹勤兵 摄
63岁的张女士脖子上挂着一个空矿泉水瓶,一手持手电筒,正仰头仔细搜寻。顺着雪白的光束,一只刚从泥土里钻出的“知了猴”正趴在不远处的树干上,她立刻快步上前,熟练地将它收入瓶中。闷热的林间,没搜寻多久,张女士的额头就已沁出汗珠。
直接手抓“知了猴”。记者尹勤兵 摄
“我们是专程开车来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当晚同行的一共有4位小伙伴。入夏后的这一个多月,她和朋友们就经常结伴来捡拾“知了猴”。
祖籍河南的张女士说,“知了猴”用油炸过后,在老家是一道美味。捡拾“知了猴”既需要耐心,也讲究运气。张女士表示,她和伙伴们更看重的是这项活动带来的健身乐趣,以及重温童年的美好记忆。
同行的王女士正在调试手电筒。记者尹勤兵 摄
在捡拾“知了猴”的人群中,也不乏“专业班子”。李先生介绍,北方有食用“知了猴”的习俗,在武汉的餐馆则较为少见。“知了猴”本身蛋白质含量极高,甚至有“堪比牛肉”的说法。雨后初晴的夜晚,“知了猴”会大量爬出泥土,运气好时,几个小时就能抓到一两百只,按每只一元钱的价格出售,收入可观。
记者了解到,除了食用价值,“知了猴”本身也是一味中药材。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减少,其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傍晚,“知了猴”爬出泥土。记者尹勤兵 摄
“知了猴”营养丰富
在民间,“知了猴”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涵。它象征着夏日的到来,是夏日里一道独特的美食。
“知了猴”的口感鲜美,肉质鲜嫩,在北方地区,油炸、烧烤是备受欢迎的吃法。一口咬下,外酥里嫩,仿佛夏日的热情在舌尖上跳跃。有些地方喜欢蒸熟了吃,皮会稍硬,去皮后食用很鲜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知了在食用前需要充分清洗并去除头部和翅膀等杂质。
“知了猴”不仅美味,更是营养满满。它可是响当当的蛋白质宝库,每100g(干重)“知了猴”中,就含有约72g蛋白质,是同等重量下牛肉的3.5倍,羊肉的3.8倍,猪肉的4.3倍,鸡蛋的6倍。另外,“知了猴”的铁、锌、钙含量都很高,每100g分别含有85.1mg铁、47.1mg钙、14.6mg锌。尤其要说下铁,“知了猴”的铁可以算得上天然食物里铁含量top的食物了,约是牛肉的30倍。
不是所有人都能吃
昆虫虽然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但并非人人都适合食用,特别是有以下情况的四类人群不宜食用:
1、过敏体质者:昆虫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机率高,而且容易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大多数虫子含有大分子蛋白,如精氨酸激酶、α-淀粉酶和原肌球蛋白,致敏性强,部分人在吃虫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例如,就经常有吃了“知了猴”导致过敏的就诊案例。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因此,如果是第一次尝试吃虫,建议少吃点,观察身体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果是过敏体质的朋友,要谨慎吃虫。
2、肾病患者:昆虫的蛋白质可以增加肾脏负担,应限制食用。
3、痛风患者:昆虫蛋白质含量高,嘌呤含量也高,痛风患者食用会加重病情。
4、肝病患者:部分昆虫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人体摄入后需要肝细胞来解毒,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出现中毒。
最好不要自己抓来吃
虫子很多以植物或动物的粪便等为食,也经常会出现在垃圾堆、剩菜剩饭里。捉来的野生虫子可能身上带着农药,途经过动物粪便的虫子可能会有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等让人生病的细菌,而来自垃圾堆的虫子可能会富集砷、镉、铅等重金属,虫子本身可能还存在寄生虫。
所以想吃虫,尽量选择人工专门养殖的、来源可靠的,不要自己去抓野外的虫子来随意食用。
记者| 尹勤兵
编辑| 王戎飞 综合科普中国 央视网微信
来源:长江日报
欢迎光临 kook牡丹江信息网-免费发布信息 (http://www.gztrw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