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6 00:44

“霍元甲”黄元申:最红时出家,他的年迈父母、妻儿后来怎样了?

黄元申1947年11月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书香家庭,家里兄妹六个,他是老大。没过多久,全家就因为生活所迫,迁到香港九龙调景岭那片棚户区。
父母靠零星打工维持,日子紧巴巴,他从小就帮着扛起家计,小学时候就边上课边做童工,捡瓶子卖钱,暑假去码头扛货。
十二岁那年,他在湾仔鹅颈桥下遇上咏春拳大师叶问,拜师学艺,从此练就一身硬功夫,原地能跳六英尺高,拳脚间风生水起。

高中毕业,他考上加拿大一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可家里穷,学费凑不齐,只好留在香港读利玛窦书院。
求学期间,他白天上课,晚上在餐馆端盘子,周末进工厂串珠子,手指头磨出茧子,就为那点微薄收入养活自己和弟妹。
1971年,他弟弟帮他报了邵氏无线艺员培训班,六千人争六十个位子,他一个零基础的愣头青居然脱颖而出。

1972年,第一部戏《饿虎狂龙》里,他光膀子打群架,动作干净利落,一下子成了票房小生。接着《猛虎下山》《大小通吃》《赌鬼》,影院里挤满人,他那英气逼人的扮相,迷倒一片观众。
七十年代中后期,他转战电视,1976年加入无线电视台,拍《强中更有强中手》《黄飞鸿四大弟子》《陆小凤与西门吹雪》,动作戏一场接一场,身上小伤不断。
1981年,跳槽丽的电视,主演《大侠霍元甲》,这是第一部以霍元甲为主角的剧,第一部引进内地的香港电视剧。

1983年内地播出,万人空巷,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传唱大江南北,他饰演的霍元甲,俊秀中带忧郁,迷踪拳打得出神入化,瞬间封神。
香港收视调查把他评为最受欢迎小生,东南亚那边也追他的片子看,一度红遍两岸三地。
事业巅峰,黄元申却开始不对劲。

八十年代中后期,他片约不断,一天能接到几个本子,泰国演唱会四天八场,睡不足十二小时。回家躺床上,脑子乱成一锅粥,失眠折腾得神经衰弱。
拍戏时,黑社会渗透影视圈,他遇上地痞威胁,敢怒不敢言。角色雷同,他拼命想台词想动作,夜里翻来覆去。
更要命的是,他得养十多口人,小家大家全指着他。

表面风光,内心空虚,1987年为儿女教育,全家移居美国,他英语差,从小学三年级补起,一年多跳完六年级。
1989年初回香港,影视公司蜂拥而来,他却没兴趣。
朋友介绍接触佛教,看了本佛经,顿悟人生困惑都能融会贯通。他爱吃肉,同事叫他“吃肉怪”,可居士劝吃素,他试了试,觉得有缘,就动了出家念头。

1989年11月,他在美国租屋里宣布决定,全家炸了锅。父母从香港赶来,老父亲拄拐杖,母亲抹泪,妻儿哭成一团。
妻子史倩予比他小七岁,从台湾嫁过来,本是模特转演员,婚后退圈做全职主妇。她管家带娃,补贴公婆小叔子,贤惠得没话说。
可黄元申铁了心,家人绝食三天也没用,只好松口。

十二月底,他去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剃度,法号衍申。
从此,断了荤腥,戒烟酒,每天两顿素饭。
出家两月,父母两次上山探望,他不见面,老两口在门口坐一天,互相搀扶下山。史倩予三次去寺里,他托人劝别来了。

儿子初中毕业去美国读高中,写信描述妈妈抹泪,他一封不回。
1990年9月,拜东南亚高僧圣一法师为师,在寺里做杂工,凌晨三点半起,早课诵经,种菜养花,手上泥土味儿散不去。
这十六年,黄元申在寺里过得清苦。寺生活单调,他扫地擦殿,挑水浇菜,偶尔陪一诚方丈去江西靖安宝峰禅寺寻根,见寺条件差,捐钱捐车。

儿子继续写信,夹着妻子的,字字泣血,史倩予说一生只爱他一人,宁愿守空房。公婆儿女劝她离婚,她哭着摇头。黄元申虽出家,凡心没全断,这些信戳中他。
2005年,母亲重病,他离开寺庙,还俗回美国家庭。母亲走后,他和史倩予复婚,继续过日子。
还俗后,黄元申没回娱乐圈,影视公司上门递本子,他一律不见,连老搭档梁小龙去美国找,也婉拒。

有报道说他偶尔回香港内地云游,杏黄袍子一披,路人认不出当年霍元甲。
黄元申虽在家,可云游多,家人见他一面不易,吉莉小时候哭着问爸啥时不走,现在大了,只笑笑说随他。
​参考资料
“霍元甲”黄元申:41岁当和尚,出家16年还俗,76岁隐居国外 搜狐娱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霍元甲”黄元申:最红时出家,他的年迈父母、妻儿后来怎样了?